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发布会上强调,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留作业为什么而留?应该如何留?孩子能适应吗?家长什么反应?怎么让文化作业和体育作业达到平衡?这些问题,都一一亟待破除。好在,有些学校、有些教育人已经做了初步探索,给更多学校提供了借鉴示范。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越秀校区沈映霞老师认为,体育作业区别于一般作业,它需要一定的空间和集中的时间,有时还需要专门的器材和家长的配合,体育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难度,但是体育作业以通过身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为核心的优越性也决定了它的高度。
体育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作业的布置,达到有效的身体活动,从中生发诸多的益处,最终达到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如:
体育理论、体育欣赏类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查、自学、自赏的过程中,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直观导入,完成体育知识的搜索整理、体育赛事的观看欣赏、体育事迹的学习感悟等,从而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体育基本知识、了解运动精神、了解运动员的精神,也了解运动中的力与美、刚与柔,从而提升认知水平、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
通过力量、柔韧、灵敏等基本素质的练习,使学生在一定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积累后,可有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同时,在不断的进步和体验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进而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找到动力和方向。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一蹴而就,专项技术的巩固也需要反复的有效练习,这一类别的作业既作为课堂学习的良好补充,也是对个体兴趣发展的适时培养,在持续的练习中自然而然的熟能生巧,找到技巧,形成正确而娴熟的运动技术技能。
此类作业开放性和自主性更高,这也是对学生自觉性和意志力的考验。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产生疑惑、自查不足、自我反思,然后根据自我需要和兴趣导向进行专项专技的选择和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挑战都是需要克服本能的惰性和重复的枯燥感,需要坚韧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在体育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活动身体,也应该调动感官,平衡脑力与体力的结合,这是对个体差异的考量也拓展了体育学科的辐射面,所以专门设计相对静态的作业类型。
比如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就会用到很多教具器材,来展开教学或游戏,为此,设计自制体育器材、自创体育游戏等作业,便可挖掘集体智慧的潜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发现身边废旧材料的习惯,动手制作、动脑创作。在制作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手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形成发现意识、强化创新能力。总之,体育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身心健康、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到意志、心态、社交等方面,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进行体育作业设计呢?沈映霞老师表示,鉴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访谈、调查、试行等形式的整理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学情、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作业的分类,从而产生菜单化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组合选项的同时,完成阶梯式的运动成长。
所谓“菜单式”作业,是指教师根据作业的类别和特点,依循教学的需要和学情,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将作业分类并编列成清单,以便让学生如餐厅点菜一样进行选择的一种作业方式。故针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需要,从设计意图出发,围绕教学内容,以温故知新、取长补短为原则,特从理论、实践到创新三个层面进行“菜单式”作业的设计,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菜单式”作业以小学期间每学期为单位,学生自主选项,自由支配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菜单分为五大系列,即A理论与欣赏类、B身体素质类、C技术技能类、D自制与自创类、E拓展与延伸类,学生在五大菜系中选择菜单进行确认,并记录于每位学生的个人运动档案卡中,体育老师建立班级体育作业打卡微信群,并在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时间段分别进行所选项目的测量或测试。根据进步幅度、练习中视频打卡出勤率等进行综合考量评价。最终,在班级中评选出“单项进步奖”“,综合提优奖”,“xx能手”,“xx达人”等奖项、榜单,做到实时微信监控、适时反馈评价、阶段性测试督促以及随时的解答指导。
“菜单式”的体育回家作业是首先按照教学内容和各年级学情进行设计,然后针对普遍家庭条件和本地公共设施开放情况进行增减,进而根据多样化、兴趣化、系统化的原则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具有可行性的内容策略。并结合网络时代的优势,以微信群视频打卡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同时建立个人运动档案卡,形成连贯有序的长期作业记载,便于做出及时的反馈评价,为每个学生撰写毕业小结,使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运动成长记录。
当然,为了更好的完成“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个作业活起来”的目标,使体育回家作业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补充和延展,需要不断的更新调整内容,完善评价标准、变换评价方式。
其实早在2011年,川大附小体育组就推行了家庭体育锻炼课程。家庭体育锻炼作业包含两大类:第一为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必选类;第二为自我兴趣爱好的自选类,要求每周至少进行3—5次的锻炼和记录,每次不低于30分钟。为了提高学生和家人锻炼的热情,学校还特意将锻炼作业制定成册,内容不仅包含了记录表、三位一体的评价表,还细到了必选项目的测试方法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成绩的评分标准。
过去这两周,对杭州市开元中学的学生来说很新鲜,因为每天的回家作业里多了一项“体育作业”,而且每天的作业还不一样。
“因为是回家作业,所以我们尽量选择较小的空间和简单的器材就能进行锻炼的项目,时间比较短,控制在三到五分钟就能完成。”体育老师陈先晓说,为了考核学生们的完成度,会要求家长每天录一小段孩子的锻炼视频,发到班级群里。
“过去两周下来,发现孩子们的作业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本身时间不长,也不会给学生增添太多的负担。”陈先晓说,难得有几位学生没有在班级群“打卡”的,主要是因为家长工作忙回家晚,没赶上给孩子录视频,这些体育作业就留到体育课前补上。“我们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动起来,所以在考核上也相对灵活。”
“学校每年都会评’崇实学子’,这是开元中学学生最高荣誉,要求获奖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其中的体育的评价考核,就会跟平时的体育作业完成情况挂钩。”陈先晓说。
“在大家的印象中,过去有作业的就是‘主课’。我们一开始也担心体育课布置作业,家长会不会支持,没想到还是家长主动来要求学校布置作业。”校长方斌说,学校事先也在家长当中进行了一番调研,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爱运动,比较宅,如果由学校来布置作业,孩子的执行力会比较强。
在布置作业的量上,学校也是经过充分考量的。“三到五分钟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平常孩子回家做作业,坐的时间会比较久。中间抽出三五分钟舒展一下筋骨,可以起到劳逸结合的目的,也不会太累。”方斌说。
而到周末,学校在布置体育作业上会更加多元。比如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天,和家长一起进行半小时的亲子运动,项目可以自主选择。因为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上比较叛逆,以运动为纽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睦。
“我们将把‘体育作业’坚持下去。现在的学生存在各种学业压力,适量的运动,可以让他们得到情绪上的发泄。所以爱运动的学生,都会比较阳光。”方斌说,学校也希望让孩子们把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到了初三要应对体育中考,届时的训练量会上来,过去就有很多学生适应不了。所以现在就布置一些体育作业,可以给孩子储备好体能,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更高强度的备考训练。
在宁波市北仑区,体育作业的布置和指导逐渐走向了体系化和课程化。疫情期间,北仑区泰河学校在主管领导带领下,体育组教师群策研讨居家锻炼的可行性,制定居家锻炼计划,并提出居家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号召家长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
体育教师为学生精心打造居家体育锻炼系列课程,做到分学段、分层次,并亲自为学生录制示范视频,同时将拍摄的体育微课做为主要内容推送给家长,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能状况、居家等条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
为方便与家长沟通,泰河学校的体育老师们也加入班级钉钉群。根据家长、学生提出的锻炼问题,及时做好解答;对学生的锻炼视频、图片做逐一评价,并给予合理化建议,使其更好地完成居家体育锻炼。
北仑区蔚斗小学也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办法,鼓励学生在完成书本作业后,由家长陪同,开展半小时以上的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
蔚斗小学从力量、耐力、柔韧性等三个维度对各年龄段学生提出了运动强度参考,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暴露的体质问题、学校特色品牌的目标追求及不同年级学生喜欢的项目,提供一系列运动项目供参考,制定了不同年级的大课间过关项目和体育特色训练班,并有针对性地适当布置体育家庭作业。
体育教师给学生们讲透各运动项目的环节和注意事项,并常态化跟踪指导。学生依托居住地特点,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地、公共健身器材、专业训练场馆等可利用资源,和家长一起做运动,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科学健康的锻炼习惯和健身氛围。每天20分钟至半小时不等的体育锻炼,通过成绩记录、网上晒图、家长签名、展示交流、测验竞赛等方法跟踪检验作业效果。
在天津滨海新区,泰达一中已坚持多年为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布置体育作业的初衷源于每年寒暑假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幅下降,特别是寒暑假后学生800米成绩较放假前下降40秒以上。2014年起,学校就要求学生以视频方式上交体育作业,以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今年,学校与某APP合作,实现了体育作业线上展示、评价。利用手机APP,老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布置作业或进行锻炼指导,从过去的一个假期3项作业,发展到如今的每3天1项体育作业,不仅从数量上增加了,学生锻炼的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体育作业的完成率超过90%。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海淀八所学校的同学们利用“学生体质监测与提升”小程序,完成了一份“私人定制”版体育作业。
这个小程序是“学生体质监测与提升”。小程序通过精准分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及其他健康信息,科学地生成了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分析报告,再找到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薄弱环节,开出运动处方,为学生定制出适合自己的家庭锻炼方案。
运动处方是通过对学生最弱及次弱身体素质,每日推荐4个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动作,并辅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指导学生锻炼,达到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小程序中还提供了各类理论与实践课程,丰富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容。
曾几何时,学生们的体育课就是了解运动器械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会了跑跳投、一些体育项目,就可以静等最后的考试,或者体育中考前的突击,这也导致了体育课被大量的占用。所以当听到“体育课也要留作业”,许多学校家长群里一片哗然。
“过去的体育课并不注重于教会孩子什么样的运动技能,也就是简单的一个身体运动,保持健康,那么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学校体育应该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专项的运动技能,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教过之后,需要有课后练习,才能让他把这些知识和技能真正能够熟练。”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
今年的疫情期间,全国不少学校的体育课都实现了在线上进行,体育课也通过每日打卡、上传锻炼照片、记录身体变化等方式,完成了留作业的预演。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李晋阳表示,人们质疑体育课留作业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懂体育,“一般家长可能认为,教育部在减负,其他作业都在减,为什么体育还要留作业?实际上主要是原来对体育课、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远远不够,强调的东西肯定是最缺少的,所以首先要保证体育课开起来、跑起来,还有就是学生要加强练习,多练习身体才能强壮。”
他进一步表示,“(给体育课留作业)算是用强制的方式促进大家能够树立意识,再能够真正自愿、自觉的动起来,如果体育锻炼真的成为一种习惯,而不再是由作业去强制的时候,那么我们体能和素质真就起来了!”
能每天和孩子坚持锻炼的家庭并不多,很多家长都担心强制性作业的形式会为孩子带来额外的负担,偏离了督促孩子锻炼的初心。另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就是,孩子平常没有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一旦体育作业真的来了,会不会很不适应,影响到学习生活?
无论如何,让孩子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是没错的。与其忧心忡忡,倒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吧,用积极科学的规划迎接未来的变化。那么,该如何选择运动类型、怎样定量呢?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墨水湖小学的黄华慧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家长们可以参考:
这类作业主要指户外运动,对学生来说具有开放视野、愉悦身心的作用。户外主题体育家庭作业有登山、徒步、骑行、放风筝等。此类家庭作业需要注意季节情况,避免雾霾天气,一个月1~2次为宜。可以不局限具体项目,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同时与学校体育课相呼应。此类作业有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广播体操等。作业量以每周1~2次为宜,时间维持在10~20分钟。
这类作业有纵叉、横叉、坐位体前屈等项目,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柔韧性。注意在完成此类家庭作业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作业布置以一周一次为宜,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
民族传统项目主题家庭作业主要有踢毽子、跳橡皮筋、玩沙包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提高运动兴趣,让他们在训练当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业布置一般一个月1~2次为宜,因为需要家长陪伴,也是不错的亲子娱乐项目。
球类主题体育家庭作业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球类运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交往能力。因为此类运动受场地、天气的限制,作业布置以一个月2~3次为宜。
游戏类体育家庭作业是指以互动性小游戏为主的运动项目,有石头剪刀布、手指游戏、跳房子和萝卜蹲等,低年级的孩子一定特别喜欢。在与家人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能提高孩子的运动反应和协作能力。作业布置可以一周1次,时间安排在15~20分钟为宜。
棋类体育家庭作业是指象棋、围棋、跳棋、五子棋等智力活动项目。这些活动项目不受场地、天气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布置作业时,可以一个月1~2次。
这项作业比较特殊:它只需要观看运动就可以。不过别小看了它的作用,体育节目欣赏类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欣赏运动之美中体验乐趣。这类作业一个月可以安排1~2次,不能过多,陪孩子一起看比赛一定也会是孩子难忘的记忆。